| 
               
    
	 
 
	 
 
	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
 
	 
 
	GB17915—1999   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—11—29批准
 
	 
 
	前言
 
	 
 
	    本标准是为规范化学危险晶中腐蚀品的储藏管理,保证腐蚀品在储藏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。
 
	    本标准根据多年来对腐蚀品储藏养护的实践经验,对常见腐蚀品在储藏过程中适宜的贮存条件的多次试验取得的数据,并参考了国家对危险货物贮存运输的法律、法规,对腐蚀品的合理、安全贮存做了具体的规定。
 
	    本标准的附录A、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。
 
	    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。
 
	    本标准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提出。
 
	    本标准起草单位:北京市商业储运公司。
 
	    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(李家珂)、张桂荣、李小平。
 
	 
 
	1  范围
 
	 
 
	    本标准规定了腐蚀性商品的储藏条件、储藏技术、储藏期限等技术要求。
 
	    本标准适用于GB6944和GB12268规定的腐蚀品。
 
	2  引用标准
 
	    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,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。本标准出版时,所示版本均为有效。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,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 
	    GB190—1990  危险货物包装标志
 
	    GB191—1990  包装储运图示标志
 
	    GB6944—1986  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
 
	    GB12268—1990  危险货物品名表
 
	    GB12463—1990  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
 
	    GBJ16—1987 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
 
	3  储藏条件
 
	3.1  库房条件
 
	    库房应是阴凉、干燥、通风、避光的防火建筑。建筑材料最好经过防腐蚀处理。
 
	3.1.1  储藏发烟硝酸、溴素、高氯酸的库房应是低温、干燥通风的一、二级耐火建筑。
 
	3.1.2  溴氢酸、碘氢酸要避光储藏。
 
	3.2  货棚、露天货场条件
 
	    货棚应阴凉、通风、干燥,露天货场应地面高、干燥。
 
	3.3  安全条件
 
	3.3.1  商品避免阳光直射、曝晒,远离热源、电源、火源,库房建筑及各种设备符合GBJ16的规定。
 
	3.3.2  按不同类别、性质、危险程度、灭火方法等分区分类储藏,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储藏。附录A(标准的附录)给出了化学危险物品混存性能互抵表。
 
	3.4  环境卫生条件
 
	3.4.1  库房地面、门窗、货架应经常打扫,保持清洁。
 
	3.4.2  库区内的杂物、易燃物应及时清理,排水沟保持畅通。
 
	3.5  温湿度条件
 
	    温湿度条件应符合表1规定。
 
	4  入库验收
 
	4.1  验收原则
 
	4.1.1  入库商品必须附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,进口商品必须附有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。
 
	4.1.2  商品性状、理化常数应符合产品标准,由存货方负责检验。
 
	4.1.3  保管方对商品外观、内外标志、容器包装及衬垫进行感官检验。
 
	4.1.4  验收在库外安全地点或验收室进行。
 
	4.1.5  每种商品拆箱验收2~5箱(免检商品除外),发现问题扩大验收比例,验后将商品包装复原,并做标记。
 
	4.2  验收项目
 
	4.2.1  包装:符合CB12463的规定。
 
	4.2.1.1  内外包装应有如下标志:
 
	    a)品名;
 
	    b)规格;
 
	    c)等级;
 
	    d)数(重)量;
 
	    e)生产日期或批号;
 
	    f)生产厂名;
 
	    g)储运图示:应符合GB191的规定;
 
	    h)腐蚀品标志:应符合GB190的规定。
 
	4.2.1.2  包装封闭严密,完好无损,无水湿、污染。
 
	4.2.1.3  包装、容器衬垫适当,安全、牢固。
 
	4.2.2  质量(感官)
 
	4.2.2.1  商品性状、颜色、粘稠度、透明度均应符合产品标准。
 
	4.2.2.2  液体商品颜色无异状,无挥发,无沉淀,无杂质。
 
	4.2.2.3  固体商品无变色,无潮解,无溶化等现象。
 
	4.2.3  验收结果处理
 
	4.2.3.1  验收不符合4.2规定的不得入库,暂存观察室,通知存货方另行处理。
 
	4.2.3.2  验收完毕,合格的签收入库,填写验收记录,转存货方。
 
	5  堆垛
 
	    商品堆垛要符合“安全、方便”的原则,便于堆码、检查和消防扑救。充分利用仓容,货垛整齐美观。
 
	5.1  堆垛方法
 
	5.1.1  库房、货棚或露天货场贮存的商品,货垛下应有隔潮设施,库房一般不低于15 cm,货场不低于30 cm。
 
	 
 
	5.1.2  根据商品性质、包装规格采用适当的堆垛方法,要求货垛整齐,堆码牢固,数量准确,禁止倒置。
 
	5.1.3  按出厂先后或批号分别堆垛。
 
	5.2  堆垛高度
 
	    a)大铁桶液体立码,固体平放,一般不超过3 m;
 
	    b)大箱(内装坛、桶)1.5 m;
 
	    c)化学试剂木箱2~3 m;
 
	    d)袋装3~3.5 m。
 
	5.3  堆垛间距
 
	    a)主通道大于等于180 cm;
 
	    b)支通道大于等于80 cm;
 
	    c)墙距大于等于30 cm;
 
	   d)柱距大于等于10 cm;
 
	    e)垛距大于等于10 cm;
 
	    f)顶距大于等于50 cm。
 
	6  养护技术
 
	6.1  温湿度管理
 
	6.1.1  库内设置温湿度计,按时观测、记录。
 
	.1.2  根据库房条件、商品性质,采用机械、(要有防护措施)  自控、自然等方法通风、去湿、保温。控制与调节库内温湿度在适宜范围之内。温湿度应符合表1要求。
 
	6.2  在库检查
 
	6.2.1  安全检查
 
	6.2.1.1  每天对库房内外进行检查,检查易燃物是否清理,货垛是否牢固,有无异常,库内有无过浓刺激性气味。
 
	6.1.1.2  遇特殊天气及时检查商品有无水湿受损,货场货垛苫垫是否严密。
 
	6.2.2  商品质量检查
 
	6.2.2.1  根据商品性质,定期进行感官质量检查,每种商品抽查1~2件,发现问题,扩大检查比例。
 
	6.2.2.2  检查商品包装、封口、衬垫有无破损、渗漏,商品外观有无质量变化。
 
	6.2.2.3  入库检斤的商品,抽检其重量以计算保管损耗。
 
	6.2.3  检查结果问题处理
 
	6.2.3.1  检查结果逐项记录,在商品外包装上做出标记。
 
	6.2.3.2  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,同时通知存货方及时处理。
 
	6.2.3.3  对接近有效期商品和冷背残次商品应填写催调单报存货方。
 
	7  安全操作
 
	 
 
	7.1  操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,戴护目镜、胶皮手套、胶皮围裙等必要的防护用具。
 
	7.2  操作时必须轻搬轻放,严禁背负肩扛,防止摩擦震动和撞击。
 
	7.3  不能使用沾染异物和能产生火花的机具,作业现场远离热源和火源。
 
	7.4  分装、改装、开箱质量检查等在库房外进行。
 
	8  储藏期限
 
	    根据各种腐蚀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而定
 
	9  出库
 
	    按生产日期或批号顺序先后出库
 
	10  应急情况处理
 
	以防爆溅伤人。
 
	10.3  进人口内立即用大量水漱口,服大量冷开水催吐或用氧化镁乳剂洗胃。呼吸道受到刺激或呼吸中毒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吸氧。接触眼睛或皮肤,用大量水或小苏打水冲洗后敷氧化锌软膏,然后送医院诊治。灼伤或中毒急救参见附录C(提示的附录)。
 
	 
 
	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2019
 
	 
 
	 
 
              |